力就立刻付诸东流。相反的,玻璃的冶炼就简单多了,怪不得古时更重视琉璃而轻视玻璃。
&esp;&esp;当然,黄来福非常明白玻璃实用性,商业化,平民化的力量。为了给黑暗的房屋带来光亮,将来玻璃大规模化量产后,大家都不介意花点钱装点自己的房屋的。
&esp;&esp;由于黄来福许下了将来的好处,还有大谈未来玻璃厂的前景,所以银作局掌印太监也非常热心,在黄来福参观过仪真琉璃窑冶厂后,便招来了厂内的监工,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,与黄来福商议玻璃研制的事情。
&esp;&esp;对于此时的玻璃制造技术,依自己笔记本电脑中的资料,是有一些,不过黄来福知道远远不足,毕竟太笼统。此时西方倒是有一本专门论述玻璃制造的著作,书名为《论玻璃技术》,作者是安东尼奥尼里,他是佛罗伦萨的一位教士,在他周游意大利和低地国家时,收集有关玻璃制造方面的资料后写作的。可惜这本书黄来福得不到,只能靠工匠们先摸索了。
&esp;&esp;不管怎么说,也不管玻璃有没有研制出来,玻璃厂的架子要先撘起来,在黄来福的吩咐下,渠源锐的安排下,一家名为“大明皇家玻璃厂”的厂房,在仪真琉璃窑冶厂旁成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