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&esp;他也知道兵部极有可能还会让他出兵,因此他从宁夏镇回到五寨堡后,并没有解除原来的军备状态。因此短短数日,他便做好了出兵的各种事宜准备。
&esp;&esp;相比于出兵宁夏,此次黄来福从来福营及镇虏营选出了三千战兵,而为了争抢出兵的名额,各兵又是打破了头。
&esp;&esp;由于从山西镇五寨堡,到朝鲜之地,行程超过二千里,而且到期时间紧,所以黄来福让战兵们每人配双马,以加快行程,他现在有的是战马,所以马匹不是问题。而且是在朝鲜与日本人作战,当地多为山地,所以马匹不再披甲,仅以战兵披轻甲。又抽调辎兵辅兵两千人,领二千多马骡车辆,随同后勤。
&esp;&esp;战兵们的装备方面,还是一半火铳兵,一半冷兵器战士,每人披铁甲。此外还带上五十门虎蹲炮,用马匹驮伏。至于辅兵们,则是每人配上腰刀。
&esp;&esp;在杨小驴的强烈要求下,此次黄来福的三百家丁们,由他来带队。
&esp;&esp;算上战兵,辅兵,家丁们,事实上,黄来福此次共出兵五千三百人。
&esp;&esp;在后勤方面,黄来福还是与商贾们合作,由他们为自己军队供应粮草,在前些日的黄来福出征宁夏时,与黄来福合作的商贾们个个都是赚得盆满钵满,因此黄来福一放话,都是人人踊跃。特别是渠家,现在与黄来福关系大不相同,更是最积极的响应。
&esp;&esp;老规矩,出兵在外作战,士兵们粮饷都是双倍。再算上战时损耗的军器支出,事后的赏银支出等。特别是数千匹马吃的粮食草料更是个天文数字,黄来福估计此次自己没有二十万两银子不能下来。这让他有些肉疼,得想个什么法子,从别人身上捞回来。
&esp;&esp;万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,公元1592年12月31日。
&esp;&esp;清晨!
&esp;&esp;这天是黄来福领兵出征的日子,就算天气刺骨般的寒冷,零下多少度,各人都要将自己的身子头脸包个严严实实。但还是阻挡不住五寨堡军民们火一样的热情。
&esp;&esp;在人山人海的送别人潮中,黄来福拜别了自己的父母妻儿,拜别新纳不久的小妾渠秀荷,逗弄过刚出生不久的三个新儿子黄二郎,黄三郎,黄四郎,一马当先,策马而去。
&esp;&esp;跟在他身后的,是如云的旗帜,数千精锐的战士。
&esp;&esp;此外,在大军身后,还有滚滚的商队车马,此次出征,看来是要在外面过年了,不过有钱赚,对商贾们来说,在外过年又有什么要紧?
&esp;&esp;相比前一次,这次黄来福不再让大军步行,每日都是策马行进,并且让马匹轮流驮伏盔甲兵器等。虽说这样很损耗马力,同样为了让马匹保持体力,需要消耗大批的粮草,不过加快了行军的步伐,这也是值得的。
&esp;&esp;大军行进的路线是先由五寨堡到太原,再从石家庄,保定府等地到京城,再从京城到辽东。一路过去,大多沿着驿道而走。由于途经的都是繁华之地,所以补给容易,只要白花花的银子使出去,那些商贾们,就会乐颠颠地将大军需要的粮草准备完毕,完全不用黄来福操心。
&esp;&esp;当然,这样的结果就是黄来福随军运着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。
&esp;&esp;大军一路而过,沿途留下了许多故事。路过太原时,当地军民更是对五寨堡军队的军容吃惊不己,早听说过五寨堡军队的威名,果然是军容强悍,名不虚传,不愧为虎狼之师的称号。
&esp;&esp;不过长途行军,慢慢的,军中也有些军士马匹生病掉队,这些人马,都由当地的官府收留,养好病后,随后追赶,黄来福己经留下了足够的银子。
&esp;&esp;十三日后,五寨堡大军来到了北京城外,这天是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,公元1593年1月12日。
&esp;&esp;北京城为大明的都城,天子脚下,首善之地,人民的生活一向安逸富足。虽然这些年来城外流民渐多,不过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节奏。
&esp;&esp;不过这些日来,由于经略宋应昌大人奉谕出师,往朝鲜国剿倭寇。那些京师的留戍军纷纷调动,一队队的人马出德胜门,街道上的步伐声和马蹄声昼夜不绝。
&esp;&esp;开始众百姓心中还有些紧张不安,不过时间久了,大家也就习惯了。皇城边上的棋盘街中,还是那样的繁华,城中各茶肆戏楼中,还是那样的热闹。不过茶肆中的说书先生,近日来的说书内容,多了许多斩杀倭寇的内容,特别是戚爷爷在江南痛杀倭寇的事迹,更是广受市民们的欢迎。
&esp;&esp;此外,本朝中的各勇将事迹,也是市民们喜欢的内容。比如那个有着粮神之称的山西镇副总兵官的事情,